久聞奇美博物館的好評已經很久了, 沒想到今天第一次造訪就是和九個月大的比Gina一起來, 在歷經今年一連串產後復健的艱辛過程後, 我在這裡, 透過藝術, 又找回了以前那個熱愛藝術和生命的自己... 

奇美博物館一共有2個樓層, 5個展廳, 1樓是動物廳. 兵器廳. 羅丹廳. 雕塑大道, 2樓是藝術廳. 樂器廳. 雕塑大道, 以下就來分享比Gina的藝術初體驗吧!

**樂器廳**

樂器廳一共有3個展區, 分別為「世界民族樂器」. 「走入管弦樂團」. 「機械音樂家」展區, 但小寶寶的專注時間實在很有限呀! 所以我這次是帶比Gina逛了「走入管弦樂團」. 「機械音樂家」兩個展區 

1. 「走入管弦樂團」展區

和我的孩子一起去聽國家交響樂團NSO演奏, 一直是我的夢想, 本來想說等比Gina再長大一點之後再帶她去, 沒想到今天在奇美博物館的樂器廳「走入管弦樂團」展區,竟然實現了我這個夢想!

這裡很有趣的是,有交響樂團每一種樂器的展出和介紹,並且依照木管樂器. 弦樂器. 銅管樂器. 打擊樂器的分類作展出, 而樂器旁放置的液晶螢幕,會輪流播放著NSO音樂家介紹樂器和樂器在樂團扮演的功能角色,介紹完後還會表演一段吹奏, 而且每個整點, 所有樂器會一起合奏一首交響樂, 去參觀之前不仿先上奇美博物館官網, 看看音樂播放的曲目和時段, 搞不好會有自己很喜歡的曲子呢! 

我自己個人認為樂器廳對寶寶在音樂方面的藝術啟蒙還滿有幫助的, 不僅可以讓他們聆聽各種樂器播放的聲音, 還可以讓他們體驗交響樂團演奏時的震撼感覺, 雖然比Gina的專注時間有限, 聽一下就會開始動來動去的, 但我想這樣的環境, 讓不到一歲的她, 初次體驗了音樂的美好


圖片來源: 奇美博物館網站

2. 「自動樂器展演區」

在樂器廳的自動樂器展演區, 展出了自動樂器和留聲機, 也讓我們了解這個偉大的發明, 對人們欣賞音樂產生了多大的便利性, 不用千里迢迢前往音樂會才能欣賞音樂, 可能只要一個搖桿或一個硬幣投下去, 就能在家裡或戶外欣賞音樂

而且這個展區還有一個很有趣的自動樂器展演廳, 只要拿著當日常設展門票, 即可到展演廳的門口以20元購票, 一天共有五場演出, 一場約15分左右, 會演出三種自動樂器, 每一場演出的樂器都不太一樣, 如果有興趣可以參考一下博物館官網哦!


圖片翻攝自奇美博物館導覽地圖

我是帶比Gina聽下午3:30的那一場, 沒想到這些自動樂器播放出來的聲音都好可愛, 其中以在遊樂園播放音樂的嘉米區里遊樂場風琴的外型最特別; 比Gina就像參加了一場小型的演奏會, 好像也聽的津津有味呢!

演奏時間15分鐘也不會太長, 真的還滿適合未滿一歲的寶寶們參加的, 而且在演出中, 如果小朋友吵鬧的話, 奇美的工作人員並不會將小朋友請出展演廳, 反而是拿出畫冊之類的東西讓小朋友玩, 讓他們可以安靜的和大家一起聽完演出, 真是好貼心的服務啊! 

**藝術廳**

奇美博物館以西洋藝術史發展時間脈絡為主軸, 將13至20世紀的西方藝術作品循序的展出方式, 讓我這個西洋藝術史迷, 得到了充分的滿足

逛到這個廳時, 比Gina剛好睡著了, 剛好讓我重溫了以前在歐洲看畫時的美好回憶~~

圖片來源: 奇美博物館網站

**動物廳**

這個展廳展出了世界各地的動物標本, 像是北極熊等等的好多動物, 都是在台灣動物園沒辦法看到的動物, 真的很適合帶孩子們去認識, 世界上生物的多樣性與浩瀚

圖片來源: 奇美博物館網站

**雕塑大道&羅丹廳**

雕塑這類的藝術品, 在台灣大眾在欣賞藝術的習慣和範疇裡, 好像很容易被忽略, 大眾似乎還是以欣賞繪畫為主, 但我個人覺得, 雕塑因著它的動態力學, 所帶給人們的視覺或感動, 反倒比繪畫更加震撼

建議大家不妨停下腳步, 細細感受那每一個線條, 或許你會因著那世上最堅硬的材質, 竟有辦法雕刻出薄紗般的絲裙所感動

圖片來源: 奇美博物館網站

 

雖然這次因為足底筋膜炎的關係, 沒辦法把所有展廳都逛完, 但奇美博物館在規劃展區的用心, 真的讓我很驚艷, 它不僅透過展品將我們的視野提昇到全世界, 不只著眼於亞洲大陸或日韓, 更讓我感動的是它創辦的精神, 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先生用他的財富, 從世界各地買來許許多多珍貴的藝術品, 並且與大家分享, 就像他所說的「我的博物館只有一個精神:為了大眾而存在」, 多麼無私且值得我們學習的一句話

比Gina的小小藝術靈魂, 應該也覺得很充實吧! ^^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Evita 的頭像
    Evita

    艾薇塔的藝術行旅

    Evi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